“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”当细密的雨丝浸润校园,当淡雅的菊香氤氲空气,我们迎来追思先贤、传承文化的清明时节。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,弘扬红色文化基因,商贸学院特别推出“传承红色基因·赓续精神血脉”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。通过沉浸式历史教育、光影中的信仰对话、生命意义的深度探讨,引领青年学子在慎终追远中汲取精神力量,在传承弘扬中书写青春担当。
第一篇章:追思·在松涛中聆听信仰回响
「烈士陵园祭扫+革命历史纪念馆」活动全记录
师生怀着崇敬与沉痛的心情,前往烈士陵园祭扫。陵园内松柏常青,庄严肃穆,高耸的烈士纪念碑上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八个大字熠熠生辉。师生们整齐列队,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束,洁白的花朵寄托着无尽的哀思。师生低头默哀,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师生们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馆,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、一幅幅历史图片,仿佛将大家带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,让师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





第二篇章:铭记·在光影中触摸历史温度
「红色电影展映周」深度观影指南
4月1日至3日,《八佰》《风声》《悬崖之上》等影片轮番上映,每场观影后设置“光影中的信仰”主题沙龙。
当银幕上《长津湖》的冰雕连在风雪中凝固成永恒姿势时,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抽泣声让同学们突然懂得:真正的爱国不是口号,而是血肉铸就的信仰长城。那些在零下40℃用体温焐热土豆的战士,那些在《风声》中用摩斯密码绣进旗袍的暗线,那些《悬崖之上》吞下情报纸的决绝,都在叩问当代青年——当硝烟散尽,我们该以何种姿态守护先辈用命换来的山河?
镜头里冻僵的手指仍紧扣钢枪,恰如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隐喻:真正的爱国,是危机时刻敢做“逆行者”的勇气,是平凡岗位坚守初心的执着,更是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时捍卫真相的清醒。那些银幕上的血色浪漫,终将化作我们血脉里的精神钙质,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生命自觉。当片尾字幕升起时,窗外的万家灯火不再是简单的夜景,而是需要世代守护的炬火。
镜头里冻僵的手指仍紧扣钢枪,恰如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隐喻:真正的爱国,是危机时刻敢做“逆行者”的勇气,是平凡岗位坚守初心的执着,更是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时捍卫真相的清醒。那些银幕上的血色浪漫,终将化作我们血脉里的精神钙质,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生命自觉。当片尾字幕升起时,窗外的万家灯火不再是简单的夜景,而是需要世代守护的炬火。



第三篇章:传承·在对话中感悟生命意义
「清明·生命·传承」主题班会全景记录
商贸学院组织开展了清明节主题的班会,同学们纷纷发表了对于这几天活动的心得体会。



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
当祭扫的尘土归于平静,当银幕的微光渐渐熄灭,当班会的讨论声悄然散去,我们看见:清明的雨,正浸润着年轻一代的精神原乡。这个春天,让我们带着英烈馈赠的信仰种子,在时代沃土上栽种出属于这个世纪的璀璨花海。祭扫不是终点,传承才是归宿;缅怀不是形式,践行方为永恒。愿每朵绽放的雏菊,都能听见历史深处的回声:山河无恙,如你所愿。